四月二十八,
是个特别的/很不一般的/值的留念的/很牛逼的日子。
这天,
路飞终于追上香克斯的脚步,
赏金升至15亿,
成为与四皇并位的第五皇。
这天,
小狗也终于捧杯,
在征战LPL的第六个年头,
在两次世界亚军三次国内亚军后,
成功打破魔咒加冕为王。
这天,
屌丝也为了庆祝一下,
又双叒叕一次怒撞南墙,
迎来第不知道几次的,
头晕目眩眼花缭乱血肉横飞。
这天,
某总裁突发催一脸懵逼的我交推文。
这天,
真是感慨万千,思绪漫天,足够写上十篇八篇推文的。
所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我决定推荐一本很有意思的
正好也是这天看到的一本书给你们:
这不是一本新书,书名是:
《我读的书少你可别骗我》,作者马伯庸。
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中也有篇章在微博里流传过一段时间,
所以说不定有小伙伴已经看过了。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要推一下这本书。
介绍书之前我们先来一起认识一下作者,
度娘:
马伯庸,原名马力,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作品涵盖历史、悬疑、文化等领域。于多家主流媒体开设历史文化专栏,被誉为“文字鬼才”。马伯庸擅长以推理对真实史料进行解构和猜想,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
百科一顿骚操作,总而言之,是个牛逼的作者。
但那都不是我想说的,
我想说的其实是下面的这段:
“其文无不奇思妙想,亦庄亦谐,庄而不致严肃,谐而不致油滑。作品的情节轻松有趣,甚至有点恶搞,但背后往往有详实的资料作为支撑。”
因为我要推荐的这本书大概就是上述特点。
这本书其实就是由四篇中篇小说构成的合集。
这四篇小说分别是:
《末日焚书》
《湘西航班》
《西游摇滚记》
《欧陆儿女江湖老》
其中(个人看法):
①《末日焚书》最有趣:
说一群因世界末日
而被困在图书馆的各色人物,
为求生存而不得不焚书取暖,
但焚书后才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②《湘西航班》脑洞最大:
原谅我圣诞老人那段在西经课上笑得不省人事...
③《西游摇滚记》最热血。
④《欧陆儿女江湖老》最悲壮。
(后两篇也挺有意思,但没有哪个特别的亮点)
然后,
此处本应有每篇的概要和精彩点,
但三思后深感剧透是可耻的,
(万一还是有小伙伴有兴趣想去看呢)
而且说到推荐书目,
“其文……”那段文字就已经足够了。
但那样太短交不了作业,
所以下面来说说看这本书的意义:
我在写这篇推文的同时,
也给同学推荐了这本书,
推荐词就是上面说的奇思妙想、有趣、恶搞之类。
他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但细思以他的性格这样想是正常的,
就是有点失望。
他说的其实也跟豆瓣的一部分评论者一样,
意思就是:
“不过就是几篇笑话,看完就忘了,没什么意义”
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事实就是这样。
但是正如老马在自序中写的: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序言中写道:“如果有人胆敢在本书中寻找什么结构、道德寓意诸如此类,一律逮捕、流放,乃至枪毙。”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内心无比强大的写作态度,它可以吓退所有正襟危坐的评论家,只留下想找些乐子的读者。”
老马在自序里还说,这些故事诞生于等待地铁、堵车或者坐在马桶上便秘的时候。他说他是个爱胡思乱想的人,在那些身体被困住的时候,脑子里的神经元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欢腾:
“我甚至都还记得它们诞生的过程——那些习以为常的场景与乘客细节化成无数精子涌入我的大脑,让大脑负责胡思乱想的区域皮层猝然受精,迸发出一连串强烈的生物电,带来无比的愉悦。这股生物电驱赶着我加快脚步,回到家里,用电脑屏幕和键盘把这个顽皮的家伙一个字一个字地接生出来。当愉悦感消失,整个人疲惫地躺倒在床上时,一篇完整的文章已经躺在屏幕上。”
我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到,
老马写这些故事的初衷和目的就是为了好玩,
就是为了寻找乐子。
或者说是为了让读者也一同领会领会那“无比的愉悦”。
那这样一件纯属为了愉悦的事情,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或努力思寻它有什么意义吗?
就像打游戏一样,一件为了乐趣的事情,
你非得从中找出些意义来,那不是没事找事纯属扯淡了吗?
但是像我这样说,同学可能要骂我了:
“看了书却什么都没得到,那你岂不是浪费时间了吗”
他又说对了,
但我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打游戏,
道理我明白,原因我也知道:
因为从小到大,无论是毛泽东爷爷还是冰心奶奶
抑或“影响人一生的一百本书”等等,
都在告诉我们读书可以变牛逼,可以提高你的内涵,扩展你的眼界,可以增加你肚子里的墨水,甚至让你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黄金屋、颜如玉)。
但读书就只能是为了提升自己吗?
吃饭可以让你不饿死,那我们吃饭就是为不饿死吗?
好,我认,我穷,所以我吃饭就只是为了不饿死,但万一我突然又不穷了呢?
零食又怎么解释,夜宵又怎么解释呢?
豆瓣还有一则评论说出了我的心声: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书,不为了说什么事,就是为了好玩,这可真好。”
说的真好啊,
不止是书,很多事情,我们目的单纯一点:就是为了好玩。这可真好啊。
命只有一条,人生只有一次,
如果过得不开心岂不是很浪费?
对得起那几十亿分之一天选之子吗?
就是为了好玩,
第一次体验到这句话的魅力是在我听到齐一《非正常励志歌》的时候,当年的我还小不懂事,以为歌词都是写的严谨押韵且有诗意的,而齐叔在歌曲前奏先皮你一下,“开始节奏慢其实是我故意的”“你说这一定是一首装逼的歌”“我想你又特么的错了”....
这,这,这怎么回事,哪有人在歌词中吐槽歌词的,还特么说粗口?.....
似乎还在逗我?这也太皮了?.....
有趣有趣...
这歌手真有意思...
齐叔其实很正经的,吃绝大部分歌曲都正儿八经的。只不过当时的我真的没见过非正经的歌手,或者非正经的歌词,所以一时就感慨多了点:高中的时候被困在校园,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吃饭拉屎,半夜随机第一次遇到一首这么有意思的歌,便发至内心的感慨,这才是自由啊。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管你不管我不管他,无拘无束,为所欲为,只管开心,就为了好玩,这不就是自由吗?
反正在当时被各种规则教条的压迫下苟延残喘的我看来,这就是自由。(考试要求写议论文老子偏偏要写小说——反正不是高考)
而花粥花大爷,
这位实在是很牛逼的汉子,
《老中医》、《夏季八场》(瞎JB唱)、《略略略》等等脍(耍)炙(小)人(流)口(氓)的歌曲真的雷死老子了:
“姐是老中医,开着拖拉机,全国各地四处跑,专治吹牛逼”
“我还喜欢唱歌,唱你喜欢的歌,我还要唱得贼几把难听”
“哎呀好气啊你打我打不着啊”
大家都称花大爷为民谣界女流氓,
因为她的歌词大多都直白粗暴甚至有点重口味。
但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率性真实的音乐人,
她说她是一个很随性的人,关于音乐风格,她喜欢怎么唱就怎么唱,而她也不是一个专业的音乐人,写歌没有什么目的性,有一天脑海里出现一个场景,就写成了歌。
剥去女流氓小黄文等等外在的糙壳,
我感受到的是一个随性好玩,自由自在的灵魂,
就好像她提到自己的名字时:
“名字?嗯,也是随便起,没有任何意义”
有一颗好玩之心,并不是说要当一个只顾着玩只知道玩的不靠谱的人。
恰恰相反,这样只是希望我们不要当一个永远追寻着意义碌碌前行而不知生活乐趣的人。
就像没人永远快乐没人永远悲伤一样,
我们寻欢但不会永远作乐。
该花费生命虚度光阴时不会犹豫,
应当珍惜时间去干正事的时候也绝不含糊。
所以说了这么多,看这本书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对的,什么意义都没有。
这仅仅是一本有意思的书,看着好玩的。
...............
总而言之,这篇推文推了一本书,但若非只为了好玩,劝你还是别碰它。
小一口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