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感染

脊柱感染属全身骨髓炎之一部分,为引起腰背痛潜在原因之一,迄今仍是骨科临床一大难题,是对骨科医生的极大挑战。脊柱感染困扰人类已有数千年历史,古埃及木乃伊中便发现有脊柱感染证据。

脊柱感染可累及脊柱任何部位及椎旁组织,常见病因有脊椎骨髓炎、椎间盘炎、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脓肿等。临床上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并不高,占全身骨髓炎发病率的3%~5%引或2%~7%,发达国家脊柱化脓性感染的年发病率为1/10~25万。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诊疗技术提高及慢性消耗性疾病、脊柱侵袭性操作、脊柱内置物、静脉药物滥用、免疫缺陷疾病增多,脊柱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抗生素问世前,脊柱感染病死率为40%~70%。随着抗生素应用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脊柱感染病死率已降至1%~20%。成人脊柱感染发病多隐匿,若不及时明确诊断及治疗,严重者会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受损、瘫痪,甚至死亡。

1

病原体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全部病例的55%;其次为链球菌、肺炎球菌;少数为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大多源自盆腔及泌尿系统)、沙门杆菌、克雷白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

值得注意的是,静脉药物滥用所致脊椎骨髓炎患者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镰状细胞病患者脊椎骨髓炎多由沙门杆菌引起,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脊椎骨髓炎病原体则更为复杂,肉芽肿性脊椎骨髓炎(非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病原体有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真菌及寄生虫(棘球绦虫),以结核杆菌为主。硬膜外脓肿病原体与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病原体基本相同,单纯椎问隙感染病原体多与穿刺或开放性手术相关。

2

感染途径

2.1血源性感染

脊柱感染有多种途径,以血源性感染最常见二。脊柱不同节段血供大体相似,临床上经动脉系统感染远较经Batson静脉系统感染常见。脊柱动脉供应主要来自椎动脉、肋间后动脉及腰动脉分支。

这些分支进入毗邻椎骨内,分布到椎弓、横突、关节突、棘突,并彼此吻合成动脉网。肋间后动脉后支发出的脊髓支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并发出升支及降支与相邻椎骨同名支吻合,最后发出3~4条滋养动脉,由椎骨背侧面穿入骨内。

小儿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的椎体动脉可穿过终板营养椎间盘,因此小儿血源性感染可以椎问隙感染为首发表现。成人椎问盘血管已基本退化,其营养主要靠组织液渗透供应,营养动脉最丰富区域为椎体软骨下区域,因此是血源性感染最常见的起始部位。

成人血源性感染起初表现为椎体炎,之后感染经局部蔓延并透过终板发展至椎间隙,并破坏相邻终板及椎体,最终穿透纤维环及椎体表面到达椎旁组织及硬膜外,导致椎旁及硬膜外感染。脊柱全长均有致密的静脉丛。

椎体静脉呈Y形分布,它们引流各椎体静脉血,并通过每个椎体后面的滋养孔流人椎体内静脉。这些静脉均无静脉瓣,又称Batson静脉系统,在每个椎体层面相连形成硬膜外静脉丛,硬膜外静脉丛与椎体前方及侧方静脉网广泛交通。腹腔压力增高时,盆腔肿瘤或感染可沿上述Batson静脉系统引起脊柱感染。

2.2直接接种感染

脊柱穿刺伤直接导致的脊柱感染并不多见。直接接种感染主要是脊柱侵袭性医疗操作,如脊柱穿刺活检、椎管麻醉及镇痛、椎间盘造影等所致。直接接种感染可引起首发椎间隙感染,如果病情进展可蔓延至邻近终板及椎体,导致椎体炎,这一途径与常见的血源性感染途径恰好相反。

2.3术后感染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脊柱侵入性手术日益增多,手术导致的医源性脊柱感染也不断增多。有文献。报道医源性脊柱感染占脊柱感染的14%~26%。

脊柱手术后伤口感染率可上升至2.1%~8.5%,感染部位及致病菌因手术操作部位等不同有所差异,多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术后感染大多为手术操作部位感染,少有不同于手术部位的感染,Nielsen等研究认为这与血源性感染有关。

3

危险因素

脊柱感染常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肥胖、糖尿病、尿路感染、心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癌症、慢性肝炎、肺结核、镰状细胞性贫血、免疫抑制剂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静脉药物滥用、有脊柱侵袭性操作史等。

4

临床特征

脊柱感染多发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50岁以上成年人,症状出现至确诊的时间在文献报道中不一(30天至6个月)。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于腰椎,其次是胸椎、颈椎及骶椎,而结核性脊柱炎则最常见于胸椎。

脊柱感染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受累节段数、致病菌不同而有差异。最常见症状是背痛,其次为发烧、根性痛、神经损害、乏力、食欲不振、脊柱僵硬、压痛等,少有因脊柱感染而致截瘫病例。但老年人及身体虚弱患者的症状可不典型。

5

诊断

5.1体检

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脊柱感染病因学诊断。病变处局限性压痛是脊柱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感染急性期常伴有椎旁肌痉挛,颈椎感染可出现痉挛性斜颈,患者常采取不同姿势来缓解疼痛。

由于脊柱感染位置深在,对化脓性病例体检中一般难以发现脓肿形成,椎旁脓肿可沿腰大肌引流至腹股沟处,从而于腹股沟处呈现肿胀。直腿抬高试验对诊断意义不大,单靠物理检查确定诊断十分困难。

5.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在脊柱感染诊断中敏感性高,但并无特异性。CRP显著升高意义较大,感染急性期常有炎性指标及ESR升高,而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则可不升高。与化脓性或结核性感染患者相比,布氏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ESR反而会降低。

血致病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即可对脊柱感染作出诊断,但阳性检出率并不高,因此多次采血培养是必要的。对于脊柱感染的诊断,至少要检测2~3次血液标本。有学者。报道,在未应用抗生素治疗前,血培养检出率可高达70%。

5.3影像学检查

脊柱感染早期并无骨破坏表现,所以早期X线片检查常无明显异常。X线片异常最早在发病后2周左右才可显现,常表现为椎体终板边界不规则破坏、失去正常轮廓,且常见于椎体前上缘、椎间隙变窄时;晚期常可见椎体塌陷,并有节段性后凸畸形,上述表现在X线侧位片上更加明显。

感染由受累变窄的椎问盘蔓延至相邻椎体,并导致其破坏,是晚期脊柱感染的典型X线表现,x线对偶因脊柱感染所致椎旁软组织内微细钙化点敏感。

CT检查对脊柱感染评估起着重要作用。CT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更清晰地显示骨破坏、椎旁脓肿、椎管大小变化,对死骨及病理性钙化的显示更为优于普通X线片检查;在脊柱感染进展期,CT检查可显示相邻椎体弥漫性骨破坏、终板侵蚀灶及死骨形成;CT在帮助辨别非典型结核灶,尤其是后侧椎弓结核灶的作用重大。

虽然CT检查诊断脊柱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及MRI检查,但在诊断某些不适合接受MRI检查患者,如佩戴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金属内置物、幽闭舱综合征等方面,仍可发挥重要作用。

MRI检查诊断脊柱感染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准确性为81%,是目前用于诊断脊柱感染的最佳选择之一。MRI检查在显示软组织情况方面更具优势,且无辐射,所以适用于儿童检查及患者随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MRI检查不能鉴别化脓性与非化脓性感染,不能替代诊断性活检检查。脊柱感染MRI表现为椎间盘高度丢失.椎体终板边界模糊,T1加权像上椎体及椎间盘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椎体及椎问盘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仍呈高信号,正常髓核裂隙消失、椎旁组织或硬膜外脓肿形成。

MRI上出现椎体内或椎旁软组织脓肿周围环形信号增强区,则强烈提示结核性感染。有研究报道,MRI对脊柱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椎间盘高度丢失52.3%,T1加权像上椎体及椎间盘呈低信号29.5%,T2加权像上椎间盘高信号93.2%,至少1个相邻椎体破坏或侵蚀84.1%,椎旁或硬膜外脓肿97.7%。

钆(Gd)一喷酸葡胺(DTPA)增强MRI可进一步显示脊柱感染范围,在显示感染累及软组织方面较显示液化浓腔更可靠,对陈旧性感染或疑有感染病例的诊断意义较大。

MRI检查的最大缺点在于患者运动时图像清晰度会衰减,常有伪影出现;患者幽闭舱综合征、体内有金属内置物、佩戴心脏起搏器,则为MRI检查禁忌证。

目前临床上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有锝(Tc)骨扫描、”镓(Ga)骨扫描和铟(In)标记的白细胞骨扫描。脊柱感染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可呈阳性,但特异性不高。有研究口如报道,联合应用Tc骨扫描与67Ga骨扫描的敏感性可达90%,特异性为%,准确性为94%。In标记的白细胞骨扫描有助于脓肿诊断,但对急慢性脊柱感染的鉴别作用不大。

18氟(F)一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断层成像(PET)依据不同的细胞葡萄糖代谢情况,使葡萄糖代谢旺盛的细胞(如炎症细胞)呈“热点”显像,诊断脊柱感染的敏感性为%,特异性为87%,准确性为96%。

与MRI检查相比,”FFDG-PET可很好地区别原发性脊椎骨髓炎及退变引起的椎体终板变化。对于难以诊断的脊柱感染病例,诊断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并鉴别致病菌的最佳检查方法。

有研究报道,脊柱感染经皮穿刺活检阳性率为22%,切开活检阳性率为93%;CT引导下穿刺活检阳性率可达47%~%。

但若穿刺前患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活检可能会出现阴性结果,因此诊断性穿刺活检阴性并不能作为排除切开活检的依据。

6

鉴别诊断

6.1脊柱退行性变

ModicI型脊柱退行性变的MRI表现与早期脊柱感染相似,均有T1加权像椎体低信号,1、2加权像椎体高信号改变,但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椎体终板边界一般清晰,且椎间盘信号一般正常或偏低,而不会像脊柱感染那样呈T2加权像椎间盘高信号。

Eguchi等研究报道,应用MRI弥散加权像(DWI)可很好地鉴别脊柱退行性变与脊柱感染,其敏感性与PET检查几乎相同。此外,实验室检查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6.2类风湿关节炎

累及胸腰段的类风湿关节炎并不多见,其典型X线表现为骨破坏所致椎体终板形态异常,骨破坏区域常有反应性新骨形成所组成的骨性边界,且患者常有相关病史及其他部位类风湿关节炎。

6.3Schmorl结节

影像学上Schmorl结节与脊柱感染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为椎体终板形态不规则、椎间隙变窄。但Schmort结节仅限于软骨内,且椎体信号改变区域局限,不会出现椎旁软组织脓肿。

6.4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影像学上可观察到椎问隙变窄、椎体软骨下骨破坏及新骨形成,但椎间盘在MRIT1及T2加权像上多呈低信号,且无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口o]。患者病史可为慢性肾脏疾病与脊柱感染的鉴别,提供充分依据。

7

治疗

目前文献报道中对脊柱感染尚无高质量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治疗措施最高证据级别为C级,治疗关键是恢复脊柱稳定性、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及解除神经压迫。

临床上多数脊柱感染患者年龄偏大,且一般状况通常较差。因此,对手术风险过大、无法耐受手术或病情较轻的脊柱感染患者,多考虑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选用合适抗生素、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

脊柱感染手术指征:患者出现神经症状、败血症、脊柱不稳及畸形、诊断不明疑似恶性病变、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继续进展等。手术旨在去除感染灶、明确病原菌、重建受累椎体节段稳定性及恢复椎管容积。

8

结语

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诊断脊柱感染十分重要。脊柱感染最初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有助于初步诊断,病变区域局限压痛对诊断有提示作用。若诊断不明,则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查、MRI检查,甚至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性穿刺活检可提供组织学诊断.并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对于出现急性感染症状而无细菌培养结果患者,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若患者出现椎旁或硬膜外脓肿及受累椎体节段不稳、椎体塌陷等所致神经受累症状、败血症等,则需及时手术治疗,以免造成永久性脊柱畸形及神经损伤。

来源:国际骨科学杂志

携手同道,邀您参与,筑起我们防范医疗事故的长城!

我们为您提供专业资讯,致力于协助医护人员减少手术医疗事故,防范医患纠纷。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咨询,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医护工作人员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责任。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ss/2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