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如何预防

泌尿系结石疼起来“终生难忘”

泌尿系结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一旦出现结石嵌顿时,病人描述都是“疼起来要命”、“终生难忘”。这种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升,据文献报道,5%-15%的人群一生中会罹患此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稍有区别。首次治疗后,草酸钙结石的复发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约有50%的CaOx结石在首次手术治疗后的5-10年内结石复发。

泌尿系结石的健康知识缺乏

尿石症患者严重缺乏与发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对中国社区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对泌尿系结石形成原因了解的人数仅占1.74%,然而这些患者对泌尿系结石防护知识的需求却达到了%。极小部分患者尽管掌握了一些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的知识,也不够全面和科学,在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上改变不到位,因此很难达到预防结石复发的效果。

结石成分分析是预防的基础

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综合治疗,不应该只局限于手术治疗和追求结石清除率,更应该重视预防和延缓结石的复发。结石成分分析则是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的核心所在,通过结石成分分析明确结石种类和性质,根据结石性质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的综合方案,将会极大地减少泌尿系结石的复发。

泌尿系结石的成分有多种,临床常见的有草酸钙、磷酸钙、胱氨酸、尿酸等,其中绝大部分是混合型的,不是单一成分,但以草酸钙结石(calciumoxalatestonesCaOx)为主要成分的占比最高,因此,关于草酸钙结石的研究最多,也是我们预防的重点。

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石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已有研究发现的危险因素包括:1.高草酸尿;2.高钙尿;3.高尿酸尿;4.尿液酸碱度降低或升高;5.尿中抑制结石形成的物质减少,包括维生素A、镁离子、肾组织骨桥蛋白(OPN)、枸橼酸、二磷酸盐、焦磷酸盐等;6.尿中促进结石形成的物质增多,包括磷脂、细胞周期代谢废物、细胞死亡碎片等;7.促进结石形成的其它因素,包括泌尿系梗阻、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解剖结构异常等。

预防结石的健康生活方式

影响泌尿系结石复发的因素有许多,从生活方式上的预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提升健康素养、保证液体摄入量、根据结石成分分析而进行的饮食调节、药物的预防性治疗、日常护理水平服务。

一、健康首先靠自已

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预防结石的医学知识,与自己的主管医生多沟通多交流,可以提高自己防治结石的水平,逐渐养成适合自身的科学生活方式,对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意义重大。

二、增加每日饮水量

降低尿液中的草酸、尿酸、胱氨酸浓度,可以降低结石的生成机会,这很容易理解,最简单的办法,是增加液体的摄入量。通过增加尿量,降低结石成分浓度,从面预防结石形成和预防复发。泌尿科专家建议每日的饮水量在2.5-3.0L,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能保证每日尿量在2.5L。强调一下,肾功能正常的人才可以这样大量喝水!考虑到不额外增加肾脏负担,我们通常建议每日2.0-2.5L即可。喝水和饮料的类型,目前争议较大,国际上一般建议不要摄入过量可口可乐、葡萄汁、咖啡因、苹果汁、浓的红茶等。关于液体摄入的时间,有研究表明,睡前和半夜比平时增加摄入水量,有利于减少结石复发。不过考虑到对睡眠的影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饮水时间,尽可能保证每日总量。

三、饮食结构调整

预防尿结石发生,要根据结石成分,对应调整饮食结构。

含钙类尿石症患者的预防首先需要改变生活习惯同时调整饮食结构,措施主要包括: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多食用富含枸橼酸类的水果、恰当的体力活动、合理控制体重。具体如下:(1)限制饮食中草酸的摄入。在尿石症的预防中,尿草酸比尿钙对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更为关键,因此,控制尿草酸相对更重要。富含草酸的食物有很多,其中菠菜含草酸量最多,故草酸钙类结石患者应该尽量减少食用,尤其是高草酸尿症的患者。减少富含维生素C食物对于预防此类结石也有一定意义。(2)增加食物中乳制品,将饮食内的钙含量控制在正常范围或者略高。一般传统医学认为降低钙摄入量能够预防尿石症复发,其实不然,摄入相对过量的钙可以直接在肠道内与草酸结合并排出,减少通过尿液排泄的草酸,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泌尿系中形成草酸钙。有一项针对饮食的调查表明,年龄相关性结石的发病率与饮食中钙的摄入量呈负相关,高钙饮食人群尿石症的患病率较正常饮食人群明显减低。值得强调的是,钙补充剂(钙片)不能起到与乳制品同样的预防结石的效果,大剂量补充还有增加尿钙排出的风险。美国医学界对肾结石患者的钙摄入推荐量为0-mg/日,约等于每天3份乳制品。日常食谱中约等于每天ml牛奶、g酸奶、20g干奶酪。这个量也适用于一般中老年钙摄入量。在我国膳食中,通过果蔬摄入的草酸数量相对较大,而我国人群的膳食乳制品水平较低。在不增加膳食总热量、不增加蛋白质总量摄入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一些肉类,替换以乳制品,不仅有助于骨骼健康,对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也是有益的。

(3)控制钠盐的食用,食用过多的钠盐将导致尿液中钙离子增多,每天摄入钠盐应不超过3g。(4)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粗粮及高纤维素饮食。

尿酸类结石的主要原因是尿酸含量过高,尿酸盐通过吸附黏多糖,降低尿中黏多糖的活性,导致草酸钙沉淀成结石。尿酸类结石患者主要需要控制摄入高嘌呤食物。

磷酸类结石患者主要推荐低磷、低钙饮食,从而降低肠道对磷的吸收和尿磷的排泄量。

胱氨酸结石患者需少食用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可多食用低蛋白食物。

药物预防性治疗

在尿石症的预防复发过程中,若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变生活习惯无效,可考虑用药物治疗预防结石复发。同样,要根据结石成分,对应选择药物。

含钙类结石,预防的药物很多,但疗效得到多数学者认可的只有3类即噻嗪类利尿剂、碱性枸橼酸盐及别嘌呤醇。噻嗪类利尿剂主要通过降低患者尿液中钙离子的浓度来降低尿液中草酸盐的排泄,因此主要适用于合并高钙尿症的结石患者。碱性枸橼酸盐主要用来增加尿中枸橼酸的排出,减低尿液中尿酸盐、草酸钙和磷酸钙的过饱和度,从而增加对结晶生长和聚集的抑制能力,对减少含钙类结石的复发有较大帮助。别嘌呤醇类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盐的产生,减低患者血液中尿酸盐类的浓度,进而控制尿液中尿酸盐的排出;此外,别嘌呤醇类药物还可以抑制尿液中草酸盐的排出。

尿酸结石的药物预防主要在于碱化尿液及减少尿酸的形成,尿酸结石患者的尿液pH值应该控制在6.5-6.8,可以给予枸橼酸氢钾钠或者枸橼酸钾治疗,同时可以通过口服别嘌呤醇类药物及叶酸来控制尿酸生成。

胱氨酸类结石患者治疗后药物预防主要包括:(1)碱化尿液,使结石患者尿液的pH值大于7.5,可以给予枸橼酸氢钾钠或者枸橼酸钾;(2)定期化验尿液中胱氨酸的含量。

感染性结石一般指磷酸铵镁类结石,引起此类结石的细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及解脲支原体等产生脲酶的细菌。术前行尿培养根据培养结果抗炎治疗,待尿常规正常后需继续3个月的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感染性结石的药物预防主要是注意定时作细菌培养,如发现细菌或者患者有尿路感染症状,需加大抗菌药物剂量来控制尿路感染。

中药预防结石

有文献表明用中草药治疗含钙类结石有一定疗效,相对来说溶石速度较快、价格低、副作用小,也是尿石症患者治疗后预防复发的方法之一。可以用来预防结石生成及复发的中草药提及最多的是金钱草,还包括海金沙、鸡内金、威灵仙、五味子等。

积极治疗慢性病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基础病变会导致尿液中草酸、钙类、尿酸等含量上升,尿液酸性程度增加,枸橼酸含量下降,进而增加泌尿系结石的复发风险,故积极药物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病变也是预防泌尿系结石治疗后复发的重要手段。

抗氧化抗炎也能预防结石

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人的尿液其实都是过饱和的,尿液中草酸的浓度是其溶解度的数倍,理论上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生泌尿系结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研究表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有三个必备条件,草酸钙结晶析出、草酸钙结晶黏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形成结石的原发病灶,草酸钙晶体粘附到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内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动力因素,上皮细胞损伤时增强了草酸钙晶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亲和力,促进了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这在肾结石形成的早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抗炎抗氧化有利于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编辑组成员:贾海英、杨乐冰、王红星、车承华、王珍、孙丽丽

美编组成员:车承华、张俊

由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贾海英(原解放军第医院)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健康管理∣健康资讯长按,识别







































白癜风治疗效果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ss/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