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肠炎、肠息肉、肠癌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来说,单纯从症状上是无法明确鉴别、诊断三者的,还需要通过体征、病史、触诊、粪便常规、血常规、肠镜检查、消化道造影、病理等来明确诊断,如果出现腹部隐痛、绞痛、大便次数增加、排不干净、恶心呕吐、黏液脓血便、贫血、腹部包块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针对治疗。 1、肠炎因肠炎病因、类型较多,症状也会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①对于急性肠炎来说,多因饮食不洁、受凉导致,发病较急,会突然出现急性腹泻、腹痛、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脱水。 ②对于慢性肠炎来说,多因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导致,会出现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黏液血便。 ③对于感染性肠炎来说,多因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多种病原体导致,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④对于非感染性肠炎,多因不当饮食、不良刺激、非特异性溃疡等导致,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前者会出现左下腹疼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后者会出现右下腹及脐周疼痛、腹泻、包块等,两者全身症状相近,都伴有发热、贫血、营养不良等,有时还伴有肠外表现,包块关节炎、皮肤结节红斑、肝炎等。 总的来说,大多数肠炎预后良好,通过积极治疗后可治愈,但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较易反复发作,若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可能会增加肠癌风险。 2、肠息肉 大多数肠息肉不会引起症状,多在体检或做肠镜时发现,肠腔内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肉疙瘩。 因肠息肉生长部位、大小、数量不同,症状也有差异,会出现便血、黏液、黑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大便变细、肠梗阻、肠套叠、息肉脱出等症状,如果息肉单颗、体积较小,一般无明显不适。对于非肿瘤性肠息肉(炎症性、增生性、错构瘤性)如果体积较小一般可随访观察,如果体积较大,建议及时切除,定期随访。而腺瘤性息肉一经发现,需及时摘除。对于数量较多、体积较大、有癌变的息肉,必要时住院手术治疗。
3、肠癌 早期肠癌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人可能仅是便血,也较易被忽略,误认为是痔疮,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大多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 当肠道肿瘤进一步生长,出现破溃、感染后,会出现黏液便、脓血便、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变细、腹泻便秘交替、放屁腥臭、排便次数增加、腹痛、腹部包块、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 随着肿瘤发展到晚期,侵犯邻近组织或远处转移,会出现尿频、尿急、腰骶疼痛、黄疸、胸闷、腹水等症状。 不过,相比其他恶性肿瘤,早期肠癌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而中晚期肠癌,患者积极配合医生,保持乐观心态,规范合理治疗后同样可获得较长生存期。 三、日常该如何预防肠炎、肠息肉、肠癌的发生? 因三者病因暂不明确,无法针对有效预防,但其发病和饮食关系较为密切,预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肠炎如何预防? 尤其注重饮食、环境、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过期的食物,最好在干净卫生的饭店就餐,要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日常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腹部保暖,合理规律饮食,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平时也要少吃会刺激肠道食物。2、肠息肉、肠癌如何预防?
①日常可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减少红肉、高脂、高动物蛋白、辛辣油炸、腌制加工类食物摄入,要规律饮食,可适当摄入维生素C/E含量高的食物。 ②最好戒烟酒,同时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日常要适当锻炼,促进肠道蠕动,对于长期便秘、腹泻的人群,要尽早就诊解决。 ③如果患有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息肉等情况,要积极治疗,尤其是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病史的人群,要尽早做肠镜检查。 ④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也要做好肠道筛查,包括便常规、粪隐血试验、直肠指检、肠镜检查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荣誉医院所获荣誉肿瘤名医秦旭东院长王恩梅主任李慧主任郝红丽主任八大疗法秦氏利膈疗法(食道癌、贲门癌、胃癌等)清瘀保肺疗法(肺癌等)疏通血瘀疗法(肝癌等)活血散结疗法(胆管癌、胰腺癌)清营凉血疗法(脑瘤等)软坚通络疗法(乳腺癌等)清湿解毒疗法(肾癌等)益气扶正疗法(白血病、骨癌等)案例分享食道癌患者顺利进食《小溪办事》报道肺癌脑转移患者视频宫颈癌康复患者视频七旬膀胱癌康复患者肝癌康复患者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恶性淋巴瘤康复患者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