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0日,钟南山在“CBioPC中国生物制品年会”上表示,重症新冠肺炎死亡率非常高。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显示,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率为1.4-4.5%,武汉地区的危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率约为40%。目前暂未发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管理仍然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性治疗。因此,迫切需要安全和替代性的治疗方案来减轻炎性器官损伤。
目前,正在进行的免疫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包括疗养血浆疗法、针对白细胞介素-6的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疗法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非造血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再生和分化的特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均成功减少了肺部的病理变化,并抑制了流感病毒诱导的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这一免疫调节和再生特性为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损伤提供了潜在的细胞治疗选择。
近日,由医院第五医疗中心牵头,医院、医院光谷分院、医院第二医学、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工业基地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等国内外多家医疗院所,基于1期实验的数据,开展了2期实验,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一项1期试验中,团队已证明在中度和重度COVID-19患者中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安全和良好的耐受性。
在2期实验当中,医疗团队在中国武汉两个医疗中心招募了名新冠重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受试患者均有严重的肺部损伤。
受试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在第0天、第3天和第6天接受UC-MSCs(每次输注4×个细胞)或安慰剂。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从基线检查开始至第28天全肺病变体积比例的改变,其他参考指标包括其他影像学结果、6分钟步行试验(6-MWT)、最大生命力、弥散能力和不良事件。
最终有65名患者接受了UC-MSCs治疗,35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与安慰剂相比,从基线到第28天,UC-MSCs疗法对全肺病变体积的数值改善了13.31%,并显著降低了15.45%的固体成分病变体积的比例。6-MWT结果对比显示,使用UC-MSCs治疗的患者距离增加27.00米。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UC-MSCs与安慰剂治疗效果对比。图片摘自论文)
研究结果成功证明了UC-MSCs治疗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一种安全且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未来,研究团队还会继续进行3期试验来评估对降低死亡率和预防长期肺部残疾的效果。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