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嘉智11月18日晚,三生国健(.SH)发布了年业绩预亏公告。这家新晋科创板生物药企预计去年营业收入6至7亿元,同比减少40.55%~49.04%,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94亿元至2.24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亏损幅度为1.37亿元~1.67亿元。三生国健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是主营产品益赛普突然大幅降价。10月22日,三生国健发布公告宣布主动降低旗下两个规格的益赛普定价,降幅达50%。益赛普属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强制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疾病。这类产品中,艾伯维公司的阿达木单抗(商品名:修美乐)年全球销售额达.36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药王”。但这类产品却未能打开国内市场。一方面,修美乐等产品在国内定价较高,缺乏医保支持限制了其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国内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非标”疗法重多,如针灸等仍相当流行,市场对生物制剂对认知度较低。益赛普年便在国内上市,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益赛普自上市以来销售额稳步增加,年超10亿元,几乎占据TNF-α抑制剂市场半壁江山,这主要得益于国产竞品相对较少。数据来源:公司财报、界面新闻研究院过了10多年的好日子,转折点发生在年。外资品牌率先“发难”,年11月修美乐通过医保谈判方式被纳入年医保目录,产品价格接近元/支,降幅超过83%。益赛普的治疗费用在元/年,如此一来,在不考虑赠药的前提下,修美乐年治疗费用为元/年,对比之下益赛普毫无竞争力。此外,目前国内已有约10款TNF-α抑制剂药物上市销售,仅年就上市了海正药业(.SH)、百奥泰(.SH)等3款同类产品,另有超过10款产品目前处于上市申请和III期临床阶段。益赛普降价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无奈之举。年益赛普占三生国健收入比例高达99.84%,在此之前占比为.00%。年,益赛普销售额达11.44亿元,同比增加2.98%,增速已经出现显著放缓。年上半年益赛普收入3.3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3.93%。降价50%后益赛普的费用也仅与进口药修美乐大致相当,考虑到多数国产药定价都要低于修美乐,益赛普仍有较大的调价压力。如果益赛普再次降价,对于三生国健而言很可能是又一次业绩地雷。与其说三生国健患上益赛普“依赖症”,不如说其推出新产品的节奏过于迟缓了。三生国健目前有两款产品正在开发阶段,其一是适用于预防肾移植引起的急性排斥反应药物——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商品名:健尼哌),其二是适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药物——伊尼妥单抗(商品名:赛普汀)。这两款产品都属于单抗药物,其中赛普汀属于靶向HER2的热门单抗,国内有复宏汉霖(.HK)、嘉和生物(.HK)、海正药业、安科生物(.SZ)等公司产品获批上市或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因此这两款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同一般。过去数年来,国内“扎堆”投资生物药的大潮已到终局。当潮水退去,三生国健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裸泳者”,但绝不是最后一个。截至1月18日收盘,三生国健报收于22.54元/股,市值亿元,较最高57.52元/股回撤已有60.81%,甚至已经击穿28.18元/股的发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