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day57

阅读时间:5min

阅读内容:《大奇论》1/5

《大奇论》今天读的部分讲的是与肠澼相关联的五脏的异常脉、胃脉相关的偏枯以及治疗、搏喘数脉可能关联的一些病变(?感觉自己理解得不对)。

1.所得(接昨日)

①风摆荷叶的方法:

a.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内扣10度。

b.双手自然交叉搭在肩上(左上右下,右上左下都可以)。c.目视前方,左右转动肩膀,肩膀带随着腰转,头和臀部尽量保持不动。d.每天早晚各20分钟。

它的原理:

a.头和臀部不动是为了固定颈椎和腰椎这两点,以便于转动肩膀的时候,三椎得到最大限度的扭动。b.扭动过程中会让椎体慢慢复位,并且身体由内而外发热,让血液从脚底冲向头顶,使血液加速流动,令以前流动不畅的地方得到改善。c.这个办法可以作为一种自我身体检测法,在转动过程中如果身体哪里出现疼痛或者不舒服的症状,便可发现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d.出现疼痛或者不适后不要停止,继续转动让血液慢慢流动畅快,疼痛感以及不适症状便可在1到2个月的时间内慢慢减轻并消除。疼痛感消失后继续锻炼,便可根除病状。

(本锻炼方法在接受三椎正骨复位后见效更加明显)

②伏梁:是因秽浊之邪结伏肠道,阻滞气血运行,秽浊与气血搏结日久而成。以腹痛,腹泻,右下腹包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克隆病(亦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可自行或经治而缓解,可并发肠结,少数重症迁延不愈者,预后较差。

③筋急,证名。为筋脉拘急失柔,以致肢体屈伸不利。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多由风寒侵袭筋脉,或津血虚耗、筋脉失养所致;亦可因肝热筋伤引起。《诸病源候论.诸风门》:“凡筋……中于风冷,则挛急。”《张氏医通·诸风门》:“经所谓肝气热则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六味丸加牛膝、当归之类;……虚邪搏筋则筋急,五积散;血虚则筋急,增损四物汤。”《本事方》则以养血地黄汤治筋急。此证多见于寒痹、痉病、惊风等病。参见各条。

④疹筋:病证名。亦作“狐筋”。证见腹痛,两臂筋脉拘急,脉数。《素问·奇病论》:“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按《甲乙经》“疹筋”作“狐筋”。似是。)

⑤此处“厥逆”指受了严重的寒邪,侵入到骨髓,导致脑逆→表现为:头痛、牙痛。(非平时所言之以精神症状和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厥逆”)

⑥摘原文:“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⑦摘原文:“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

⑧“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凡小便排出甚少或完全无尿排出者,统称癃闭。”

癃:中医指小便不通或淋沥点滴而出。

⑨“五有余、二不足”,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喘息,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侯。所谓“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数十溲,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

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⑩肾风,中医病名。肾受风邪所致的疾患,以面部浮肿、腰痛、色黑为主证。《素问·风论》:“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惊已,心气痿者死”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而为死症。

(11)症瘕,病证名。《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诸病源候论.症瘕病诸候》:“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虽病有结症而可推移者,名为症瘕。”

指腹腔内有包块肿物结聚的疾病。后世一般以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的为瘕。《圣济总录.积聚门》:“牢固推之不移者症也。”又:“浮流腹内,按抑有形,谓之瘕。”《圣济总录》还认为症瘕与积聚属同类疾病:“症瘕结癖者,积聚之异名也。证状不一,原其根本,大略相类。”《医学入门》等书以积聚为男子病,癥瘕为女子病。详见癥、瘕、七癥、八瘕、十二癥等条。

妇科症瘕涵盖了各种妇科良性肿瘤,病种较多,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症。病机多因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瘀血内结,气聚为瘕,血瘀为症。证候以气滞、血瘀、痰湿、湿热等四型多见。

(12)摘原文:“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

(13)摘原文:“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濇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

(14)摘原文:“胃脉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瘖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瘖,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2.问题

①风根伏梁“不可动之”是何意?

②“白色黑色见”是啥意思,没找到解释。

③“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是胆虚为因还是谋虑不决为因?以及,“胆虚气上溢”的意思是胆的虚气向上走吗?

④“颈膺如格”,翻译说格为格塞不同之义。?

⑤为何“肝雍”卧则惊?

⑥“肝雍”、“肾雍”?

3.其他

①(空)

[后记]

今写公号43min。写到后面有点困了。最近工作时间同平时不一样,比较宽松,写起来就不着急。

有充足的时长来完成,效率却不如平常。

最近想赶进度。是因为已经进行50多天了,这本书才读了不到一半,还不如之前预计的一百天快(我觉得很慢,为什么不能快点读完???)。我心急焦躁,总是最期盼读完的那一下,有时候对这个的期盼反而超过对好内容的期待和增长知识的期待,希望这样的浮躁心情慢慢消散远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bf/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