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课堂ldquo夏养三伏,

一九: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二九:年12月30日-年01月07日

三九:年01月08日-年01月16日

后加强:年01月17日-年01月25日

三九天如何养生

1“衣”道有理

天气冷大家都知道多穿衣服,那么是不是穿得越多、穿得越厚就越好呢。对于讲究“度”的中医来说当然不是这样,冬季的衣着应该以温暖舒适为佳,如果衣服过于单薄容易遭受寒邪,而衣服过于厚重则容易导致腠理开泄,而招致寒邪侵入。

《保生要录。论衣服门》就指出:“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热也。”冬季如果因为穿得太多而大汗淋漓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因为出汗会导致阳气的发泄,这样寒气就会趁虚而入,人体自然容易遭受寒症。

2出行讲时间

对于喜欢早晨锻炼的人来说,冬日的早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时间,尤其到了三九天气,气候寒冷万物此时生机闭藏,阳气潜伏起来,阴气此时盛行。

外出运动的时间最好能选在正午时分,因为此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达到了一天中相对较旺盛的状态,这时外出散步,也最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暖从足下来

有研究表明脚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脚部受寒,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更容易患上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的疾病。此外还容易引起腰腿疼、胃疼、男性阳痿、女性痛经等症。

因此应该重视冬季脚部的保暖和锻炼,在室内要避免久坐,经常跺脚保持一定的温度,选择适合的鞋袜,对脚的保暖也很有好处,脚汗多的人鞋内最好放置鞋垫,雨雪天鞋袜湿后要及时更换。如果脚部受了寒,可以用热水泡脚,再轻轻按摩或者用生姜、艾草、桔梗、辣椒煎水泡脚。

适合三九天吃的食物

1羊肉

中医讲冬季要补肾,因为肾是先天之本,补肾可以让我们在冬天增强免疫,减少发病。而羊肉正是这种温性的食材,能帮助我们在冬天养生。

2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样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脱壳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这种口感较粗的黑米适合用来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与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做成点心、汤圆、粽子、面包等。

3冬饮红茶

在冬季我们可以适度饮用红茶或者普洱茶,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化合物和钾元素。类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而钾对于心脏保健有益,对防止中风和心脏病有一定的作用。

红茶适合在冬季饮用,对肠胃也比较温和,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酶促氧化反应,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大为减少。

不仅如此,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促进肠胃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红茶要趁热来喝,这样口感好,又能暖胃。

4素汤养生

对于正常人来说,冬季也不需要特别补充什么营养。素高汤是个不错的东西,使用蘑菇、豆腐等东西煲出来的汤汁同样可以和肉汤媲美。比如你可以用黄豆芽、海带、胡萝卜、白萝卜、番茄、高丽菜来煮汤,把所有原料放进水中熬煮1个小时左右,等所有的蔬菜味道都释放出来之后把菜渣过滤出来,剩下的就是鲜美的素高汤。

素高汤因为加入了萝卜和高丽菜,这样汤汁里面就有了自然的甜味;而海带的加入则能增鲜、增稠,让汤汁看上去更加粘腻。不过也有一些要注意的,不能光强调粘稠,冬日烹饪也要避免使用太复杂的烹调程序,用油量一定要适度,多选用新鲜和原始、原味、加工程序少的食材来制作。

5有用的葱姜水

葱姜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在大寒当天可以熬制一些葱姜水,切碎了以后用开水沏开,用两个手指头蘸着葱姜水开始揉搓鼻子,这样可以预防感冒。

如果三九天期间有大风,那么你可以在早晨起来的时候用热水烫毛巾,之后敷风池穴、风府穴,再敷耳朵尖率谷穴,再往上敷神庭穴,然后敷耳甲腔前边的耳珠、承浆穴和颈部的大迎穴。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因此易生疾病。

此时给予辛散温通的药物,根据不同的病情贴于相应穴位上,或选取相应穴位进行艾灸温补疗法,可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灸、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达到冬夏皆治,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中医将三伏灸、贴与三九灸、贴统称为伏九灸贴敷疗法,是我国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之一,它包含“冬病夏治”和“冬病冬防”这两个时间段的治疗。

所谓“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贴与三伏贴疗法,两者都是利用“天人相应”的原理,借助“天时”的巨大能量场调理身心疾患,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同时,三九灸、贴与三伏灸、贴互为补充,阴阳同调,对于同年已进行三伏灸、贴,贴敷的,三九灸、贴可以加强和巩固其疗效!

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和开展三伏灸的朋友,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或者进行三九灸。三九灸、贴敷治疗一般三年一个疗程。建议最好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灸或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俗话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做好冬天藏阳养阴,可以有效预防冬春季节的疾病。“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三九期间贴敷相应穴位,可以使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浑身充满活力。

夏天若阳气不足,一到冬天,天气寒冷更容易造成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三伏”和“三九”作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令,是人体功能最易受干扰的时段,也是最适宜调整人体功能的时机。

因而,抓住一年中这两次改善体质的机会,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冬春季多发疾病,这就是夏病冬防的意义。

而三九天这段时间正是能量积累、封藏得最充足的时候。大寒以后这个热量又开始慢慢的向外疏散,所以这时进行三九贴就有利于帮助机体储藏更多更充足的能量。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同治,效果更佳。如果您错过了三伏灸、贴的时机,那一定不能错过三九灸、贴的机会。

“三九灸”适合那些人群

一是治已病,主要治疗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治未病,重点调治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是强身健体,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贴”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在这三个大的调理治疗原则下,具体包含:

1、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感冒、咽炎、各种慢性咳嗽等。

2、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慢性胃炎人群。

3、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患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

4、亚健康状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

5、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

6、儿科疾病: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冒、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汗症;以及儿童发育缓慢等症。

7、本疗法能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调节亚健康状态。

关于三九灸,很多人都只是一知半解,下面为大家分享介绍三九灸的常用穴位有哪些?

三九灸配穴有三个指导性原则:

一九灸,敛阴护阳,抗风寒

二九灸,养肾补阳,固元阳

三九灸,温肾养肝,助升发

三九灸的常用穴位: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

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督脉、手足三阳经之会,艾灸大椎能激发诸阳阳经之气,通阳活络。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可隔姜灸),艾灸仪灸20~30分钟。

: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神阙穴可回阳益气,助阳气之升发,宣通血脉。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可隔姜灸),艾灸仪灸20~30分钟。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

是养生保健强壮重要穴位,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

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可隔姜灸),艾灸仪灸20~30分钟。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气海穴为任脉要穴,位于丹田部位,主一身之气,可益气温补元阳。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可隔姜灸),艾灸仪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

灸中脘穴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比较好的效果。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灸仪灸20~30分钟。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

三阴交是妇科常用穴,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富贵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著。健脾、补肝、益肾,阴阳双补。孕妇禁用此穴。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灸仪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取穴时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

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灸仪灸20~30分钟。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涌泉穴是肾经之起点穴,益肾养阳。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灸仪灸20~30分钟。

“三九灸”主要常用保健灸法就是这几个穴位,坚持灸效果就很好。

针对一些特殊问题需要的穴位,需要诊断之后在针对性配穴,比如女性痛经或不孕可以灸三阴交、中极穴、血海穴;儿童、青少年(18岁以下)不易灸足三里穴,但是可以灸身柱穴。

“三九灸”注意事项

“三九灸”同样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1、三九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暖。

2、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3、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4、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艾灸结束也最好喝一杯温开水;部分阴虚火旺者尤其注意这一点。

7、艾灸结束不要马上出门,一定要把汗搽干,等皮肤温度降低毛孔收缩闭合后在外出,以免受寒。

“三九灸”的禁忌人群

虽然“三九灸”做了对身体非常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下面为大家介绍三九灸不适合什么人,三九灸的禁忌人群和副作用。

三九灸不适合什么人?

1、天灸对阳虚质和气虚质的人效果很好,但阴虚火旺体质者、湿热体质者不适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温通、温阳的药物,体质湿热的人一旦贴药,就像火上浇油。

2、呼吸道感染、咳喘伴有发烧、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的患者,禁用“三九灸”。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3、患有心绞痛、心脏病的人,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禁用“三灸灸”。

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禁用“三九灸”。因为“三九灸”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起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发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老年人慎用“三九灸”。

5、皮肤娇嫩、局部溃破、长有疱疖、皮肤严重过敏患者,禁用“三九灸”。

6、孕妇、2岁以下的孩子,禁用“三九灸”。

7、体内有支架、钢钉的部位不能灸。

三九灸操作注意

每次天灸治疗贴药时间普通人为4-6个小时,小孩和糖尿病患者时间减半。而不同的穴位对应的是不同的脏器,天灸疗法针对不同的病症使用的是不同的配方,而且头九、二九、三九和四九,每次贴膏药的穴位不一样,因此二九、三九和四九的时候不要偷懒将膏药贴在原来的穴位上,而要让专业的医生或养生顾问帮你找准穴位。

三九灸副作用

穴位上的皮肤就会有蚂蚁走过一样的感觉,或发红,或有灼热、疼痛感。此时,热药饼或者艾草挥发油等成分对人体不同穴位产生温热刺激,热气被吸收进不同穴位,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也就等同于阳气进入体内,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的状态。这些不适症状一般是正常的反应,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和专业人员反馈处理。

三九灸歌

三九一柱艾常灼,

用好天灸妙无穷。

关元中脘要擅用,

三里不干盗天机。

扫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sm/6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