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秋季细胞形态学诊

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118/4292727.html

往期回顾:

粒细胞系统(一)

粒细胞系统(二)

巨核细胞系统

虫?菌?变!变变变!!!小样,难逃俺的法眼之一菌

虫?菌?变!变变变!!!小样,难逃俺的法眼之二虫

年春季细胞形态诊断班毕业汇报—《揭开MDS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神秘面纱》

年秋季细胞形态诊断班毕业汇报—《浅析WHO()关于AML诊断与分型》(第一部分)

年秋季细胞形态诊断班毕业汇报—《浅析WHO()关于AML诊断与分型》(第二部分)

年春秋季形态诊断班中期汇报—《病态细胞集锦》

年春季细胞形态学诊断班毕业汇报——《我心中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

年秋季细胞形态学诊断班毕业汇报——浆细胞肿瘤(一)

王蓉、王琰和王慧,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

张建富,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

张姝,苏医院检验科

郑潇寒*,南京医院,医院检验科

通过血液科实验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医院血液实验室升格为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可喜可贺!

寄语

秋季细胞形态学诊断班依然是来自“战役”岁月,他们克服种种苦难,系统学习了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理论,熟练掌握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疑难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独立思考和分析。熟知急性白血病MICM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诊断进展,并能灵活应用于临床。也是我历届同学在各方面最优秀之一。

同时本届同学也与往届一样,尊师重教,团结同学,学习刻苦、认真。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诊断能力,医院、科室、临床和患者服务的技能。要将技能发挥的更好,除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外,阅片前做到气沉丹田,熟读临床病史、各项实验室检查等一切与细胞形态学诊断相关内容,将其和细胞形态有机结合,在千变万化中找出诊断思路。飞翔吧,我的学生。祝你们回单位后,工作、家庭双丰收。笑口常开,笑对一切,笑治百病。

张建富

年3月10日于江苏南京

感言

忙碌而又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六个月的进修学习已接近尾声。从初来时的茫然无措,到今天的沉着自信,点滴的成长,与张建富、王蓉、王琰和王慧老师的谆谆教导密不可分。在这里,我们学习到的不只有丰富多彩的细胞形态和系统的血液病学知识,更有永不懈怠的学习精神和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

认识细胞,是每一个检验人的基本功,但要把这项基本功修炼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很难、很难。在这半年里,我们每个人都如饥似渴,一头扎进细胞的海洋里。而可爱的细胞们,虽依旧变化多端、神出鬼没,却也不像六个月前那样,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了。它们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魑魅魍魉,都静静地躺在玻片上,等待着一双犀利的眼睛以及眼睛后面睿智的最强大脑去判断。我们希冀在未来的某一天,做到能像老师们那样,真正修炼到眼中有光,脑中有病,心中有爱。

半年来,通过老师们的定期授课和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病例讨论,我们熟练掌握了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基本掌握了相关疾病的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的判读和临床意义。

本期研修班的毕业汇报,主要是对浆细胞疾病的简要总结,我们将结合典型病例、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分析、老师们的点评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阐述这一系列疾病的特点,以飨各位读者。初出茅庐,小试牛刀,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秋季进修班全体同学

年3月10日于江苏南京

浆细胞肿瘤概论

浆细胞肿瘤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年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蓝皮书将浆细胞肿瘤归为成熟B细胞肿瘤。分为非IgM型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浆细胞骨髓瘤(亦称多发性骨髓瘤,MM)、浆细胞骨髓瘤变异型(冒烟性浆细胞骨髓瘤、不分泌型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瘤(骨孤立性浆细胞瘤、骨外浆细胞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轻链和重链沉积病)、浆细胞肿瘤伴副肿瘤综合征(POEMS综合征、TEMPI综合征)。其是由分泌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具有重链转换的、处于分化末端的B细胞增生形成的肿瘤,分泌副蛋白或M蛋白。M蛋白是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这种蛋白的出现被称为单克隆病。当这种蛋白含量低于诊断浆细胞骨髓瘤的一般阈值时,称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为浆细胞肿瘤的前驱病变。其他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肿瘤还有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重链病。

年WHO修订后的浆细胞肿瘤分类

病例五DLBCL合并MM

一、简要病史:

徐某某,男,74岁。1月前洗澡时发现左侧睾丸增大,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查胸部、盆腔、上腹部CT示胸、腰椎密度不均匀减低,左侧睾丸稍低密度灶。之后行左睾丸及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睾丸恶性淋巴瘤(考虑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侵犯白膜。转至我院浦口血液科住院治疗淋巴瘤,为了明确治疗方向,完善骨髓常规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分析:白细胞总数减低,分类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中度贫血(大细胞正色素),血小板正常。

(二)生化检查

总蛋白正常,球蛋白轻度增高。尿素轻度增高,钙离子轻度减低。

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1.原幼浆细胞2.中幼红细胞

1.原幼浆细胞2.退化的原幼浆细胞3.晚幼红细胞

1.双核原幼浆细胞2.原幼浆细胞3.淋巴细胞

1.原幼浆细胞2.中幼红细胞3.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1.原幼浆细胞

1.双核原幼浆细胞2.原幼浆细胞3.单核细胞

骨髓报告: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睾丸病理诊断完全不同。

四、免疫分型:

结果:分析了,个细胞,异常浆细胞占0.02%,表达CD38,CD,CD56,cKAPPA,不表达cLAMBDA,CD19,CD27,CD45。

五、免疫球蛋白相关检查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二)尿游离轻链检查

(三)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六、最终诊断: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IgG-κ型

秋季进修班同学们的分析:

患者为老年男性,主诉左侧睾丸增大,血常规示中度贫血,生化示肾功能受损,球蛋白明显增高。影像学示骨质破坏,但无高钙。RAB临床表现高度考虑MM。骨髓片示骨髓增生活跃,原幼浆比例增高,该细胞胞体较大,胞浆量丰富、染淡蓝或深蓝色,泡沫感;核明显偏位,核染色质粗,核仁1个清晰可见。综上考虑:MM,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本病例最特殊的地方在于,术后切除的睾丸病理活检诊断弥漫大B淋巴瘤,诊断明确,与骨髓中细胞形态学诊断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能遗漏MM的诊断。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成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类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两种肿瘤同时发生国内外时有散在报道,有国外学者称之为同时性多原发肿瘤,机制尚未明确,可能存在以下机制:

(1)药物毒性导致第2种肿瘤发生。放化疗可明显增加第2肿瘤的概率。

(2)两种血液疾病均为B细胞起源,同时呈现可反映肿瘤B细胞的多向转化,有学者发现由两种细胞类型合成的单克隆Ig具有相同类型的轻链,血清和细胞内浆细胞Ig表达的独特型决定簇可在淋巴瘤细胞表面Ig上检测到,猜测是否存在淋巴瘤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的可能。

(3)在DLBCL中存在caspase募集结构的膜相关鸟氨酸激酶(CARMA1)基因的突变,尤其non-GCB亚型明显,CARMA1基因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蛋白(MUM1)表达可能呈正相关,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例讨论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疾病诊断多用一元论,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很多患者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即二元论或三元论,在诊断中应引起重视。

浆母细胞淋巴瘤

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是一类罕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年,WHO将其归类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认为与HIV和EB病毒感染有关,或与其他免疫缺陷状态相关,如服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或老年相关免疫衰退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目前没有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关于HIV阴性PBL报道不断增加。

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在Castillo关于PBL的最新综述中,给出了PBL和其他相似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浆细胞性骨髓瘤(PCM)和PBL间进行了比较,主要鉴别诊断的方面为:HIV感染、免疫状态、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B细胞标记CD20、浆细胞标记、增殖指数和EBER等。PCM:尽管其浆细胞标记阳性,但增殖指数较低,而且血清中可检测到大量单克隆性的免疫球蛋白(M蛋白峰)。鉴于PBL最多见的原发部位为口腔,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口腔原发和口腔外原发PBL的形态学区别。学者认为,在形态学上口腔原发的PBL普遍具有单态型浆母细胞特点,但缺乏浆细胞分化;而口腔外原发的普遍具有浆细胞分化。由于浆母细胞淋巴瘤与间变性浆细胞瘤(anaplasticplasmacytoma,AP)的形态及免疫表型很相似,然而治疗方案却不同,因此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现在两者的鉴别更多侧重于临床表现的不同。有免疫缺陷、口腔侵犯、无多发性骨髓瘤,增殖指数高,存在EB病毒感染都更支持PBL。髓外浆细胞瘤浆母细胞转化大多发生于已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或就诊时即有浆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比如副蛋白血症、溶骨改变,骨髓、外周血、髓外部位(肝和脾多见)有浆细胞增生。难以确诊时,可以做“介于浆母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浆细胞瘤之间的浆母细胞肿瘤”的诊断,行血清副蛋白分析和骨髓检测对鉴别会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

军事医学年1月第42卷第1期:蓝三春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浆母细胞淋巴瘤(PBL)形态学特征:细胞胞体偏大,呈现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胞浆量中等或丰富,染蓝色,胞浆边缘不整齐,部分可见伪足,易见空泡。胞核圆形、类圆形,可见双核,核染色质细致,核仁隐显不一。

相关阅读:

何谓浆母细胞淋巴瘤?如何与多发性骨髓瘤区别?

病例六AITL伴骨髓浆细胞增生

一、简要病史:

患者刘某某,男性,年龄47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月余”入院。患者1月余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颈部颌下一肿块,3.0x2.0cm,表面无红肿,无压痛,无发热,在全麻下行“颈部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支撑喉镜下舌根部损伤切除术”。患者既往淋巴结组织送检:左颈部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标记示:CD20(+),CD3(+),CD21(FDC+),CD10(-),Bcl-6(+),PD-1(+),cxcl-13(+),Ki67(+),原位杂交EBER(零星+);结合HE切片、以往免疫标记片、TCR基因检测提示单克隆性重排及临床全身淋巴结肿大伴皮疹,本例符合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免疫表型改变。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示单核细胞比例增高,轻度贫血(正细胞正色素),血小板减低。

(二)生化检查

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增高,尿素轻度增高,钙低磷高。

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1.异常细胞(似浆样淋)2.晚幼红细胞

1.异常细胞2.晚幼红细胞

1.异常细胞2.晚幼红细胞

1.中幼红细胞2.异常细胞

1.异常细胞2.淋巴细胞

骨髓报告:

四、免疫分型:

P5门淋巴细胞占5.2%,表达:

CD3:78.2%

CD3+CD4+:47.6%

CD3+CD8+:24.3%

CD3-CD56+:13.7%

CD5:77.7%

CD10:阴性

CD20:1.4%

CD19:2.1%

CD19+细胞表达:Kappa54.0%,Lambda26.0%

P11门细胞占10.0%,FSmed,

表达CD19、CD45、CD56(部分);不表达CD10、CD5、CD3、CD20,轻链未检出。

提示:淋巴细胞减低,抗原表达未见明显异常。可见偏大细胞占10.0%,考虑为浆细胞。

五、流式检测:1.检测标本TCRβ(V-J)重排检:阳性2.检测标本IGH重排:弱阳性

六、免疫球蛋白相关检查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七、最终诊断: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伴骨髓浆细胞增生。

秋季进修班同学们的分析: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男女发病比例相当,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进行性衰竭。皮肤、肾、肺等多系统功能损害,贫血甚至全血减低、血沉增快等。有些患者还表现出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的症状,如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血症和其他的血液学异常,少数病例可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部分病例可出现节外受累,常见部位有骨髓、脾、皮肤和肺,常规治疗反应差。

AITL的诊断主要依赖淋巴结活检,其病理学共同特点为淋巴结副皮质区为弥漫性多形性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浸润,结构破坏,滤泡的退化(“烧光”生发中心),高内皮静脉增生明显,嗜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等多种细胞浸润等。当出现肿瘤骨髓累及时,其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病理学特征相似。在一些病例中,浆细胞浸润明显,类似浆细胞肿瘤。AITL肿瘤细胞来源于成熟的αβCD4+CD98-T细胞,系一种滤泡辅助性T细胞,起源于生发中心,大部分AITL肿瘤细胞强表达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XCL-13,能促进B细胞增生、浆细胞分化,由于浆细胞是肿瘤中的反应性成分,故AITL往往散在浆细胞,这也是临床上常常合并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基础。

本例患者浆细胞样异常细胞占13.6%,并伴有形态异常,非常容易与浆细胞肿瘤相混淆,此时更应当密切结合骨髓细胞表型检查以及骨髓外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MM总结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由于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广泛浸润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部分MM病人,尤其在MM的早期,症状多无特异性,甚至无任何症状,因此常被误诊或漏诊。有因乏力而误诊“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有因X线检查发现脊柱、肋骨等部位骨质疏松而误诊为“骨质疏松症”,有因骨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压缩性骨折”、”恶性肿瘤骨转移”,有因发现尿蛋白阳性、肾功能损害而被误诊为“肾炎”,甚至“尿毒症”;有因免疫力减低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有因心肌淀粉样变性导致的胸闷、心前区不适被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病”等,在肾科、骨科、康复科、心内科、感染科、呼吸科等临床各科室均有可能遇到。

诊断标准(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一)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诊断标准(需满足第3条+第1条/第2条)

(二)有症状(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需满足第1条及第2条,加上第3条中任何1项):

注:

a.无血、尿M蛋白量的限制,如未检测出M蛋白(诊断不分泌型MM),则需骨髓瘤单克隆浆细胞≥30%或活检为浆细胞瘤;

b.其他类型的终末器官损害也偶有发生,若证实这些脏器的损害与骨髓瘤相关,可进一步支持诊断和分类;

c.校正血清钙(mmol/L)=血清总钙(mmol/L)-0.×血清白蛋白浓度(g/L)+1.0(mmol/L),或校正血清钙(mg/dl)=血清总钙(mg/dl)-血清白蛋白浓度(g/L)+4.0(mg/dl);

d.浆细胞单克隆性可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的方法鉴定其轻链κ/λ限制性表达,判断骨髓浆细胞比例应采用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方法而不是流式细胞术进行计数,在穿刺和活检比例不一致时,选用浆细胞比例高的数值;

e.需要受累轻链数值至少≥mg/L

鉴别诊断

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gammopathy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MES综合征。此外,还需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浆母细胞性淋巴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onoclonal

gammopathyofrenalsignificance,MGRS)等鉴别,其中MGRS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的肾脏损害,其血液学改变更接近MGUS,但出现肾功能损害,需要肾脏活检证明是M蛋白或其片段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所致。

浆细胞图谱鉴赏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变现多样,细胞形态亦变化多端,以下为各种浆细胞图谱鉴赏(附浆细胞包涵体的名称及特点解析):

1、地图浆:

2、含拉塞尔小体的浆细胞:

3、含Dutcher小体的浆细胞:

4、胞质含大量空泡的浆细胞:

5、胞质含巨大空泡的浆细胞:

6、Mott细胞:

7、胞质含Auer样杆状小体或针状包涵体的浆细胞:

8、胞核呈葫芦样浆细胞:

9、胞浆含冰凌样结构浆细胞:

10、火焰浆细胞:

11、类戈谢样浆细胞:

12、胞质含丰富紫红色颗粒的浆细胞:

以下是成骨细胞,在MM患者骨髓中易见,需注意与浆细胞的鉴别:

浆细胞包涵体的名称及特点

1.Auer样杆状小体或针状包涵体

MM细胞和浆细胞的胞质内可见短杆状或细针状紫红色包涵体,但较为少见,最早由Steinmann于年发现,之后出现一系列报道。具有这些包涵体的大都为κ型轻链免疫球蛋白(IgG,或少数IgA)型MM患者。髓系Auer小体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而浆细胞中Auer小体过氧化物酶染色为阴性,两者化学性质不同,故称后者为Auer样杆状小体或针状包涵体。细胞化学染色浆细胞Auer样杆状小体或针状包涵体除过氧化物酶阴性以外,应为α-NAE阳性,也有的α-NAE阴性,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阳性,ACP阳性,PAS、SBB、氯乙酸酯酶(CAE)均阴性。免疫组化淀粉样相关蛋白阴性。电镜检查符合初级中性颗粒的周期性,与髓系Auer小体相似。Auer样杆状小体与粗面内质网无明显相关,其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来源于溶酶体,也有认为是免疫球蛋白聚集或淀粉样蛋白。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确定Auer样杆状小体的来源,区分其是由溶酶体结晶沉着形成还是属于胞质内免疫球蛋白结晶。

2.结晶状包涵体

文献描述的浆细胞结晶状包涵体形态学特点各不相同。免疫学和电镜检查证实结晶包涵体为免疫球蛋白异常合成且来源于粗面内质网。认识和熟悉形态学各异的浆细胞结晶状包涵体,有利于对浆细胞骨髓瘤的正确诊断提供鉴别依据。

3.Dutcher小体

Krishnan将Dutcher小体描述为核中单个淡蓝色的球形包涵体,Tkachuk则直接称之为Dutcher小体。Hütter等将位于核中的各种包涵体都称之为Dutcher小体。Martín-Noya等提出核中Dutcher小体的名称应该由核内Russell小体代替。根据实践观察,Dutcher小体多为1~2个淡蓝色球状包涵体位于细胞核中。Florensa等认为,Dutcher小体是核膜和内质网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Dutcher小体极为少见,对其研究多限于形态学方面,其形成和来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4.Russell小体与Mott细胞

Russell小体于年由Russell首次发现而得名,指出Russell小体是细胞内的多个球形包涵体。Tkachuk认为胞质中存在多个小空泡的浆细胞称为Mott细胞,含有体积大的同源性球状包涵体则称为Russell小体。Krishnan将胞质内单个透明深红色球形物称为Russell小体。Mott认为桑葚细胞和葡萄状细胞为一类细胞的不同名称,均称为Mott细胞。细胞化学染色MPO、SBB、PAS、ACP、β-葡萄糖苷酸酶与α-NAE染色均为阴性。超微结构证实Russell小体由蛋白质组成,是位于粗面内质网内的具有一层膜的同源性物质,是不能降解的大量免疫球蛋白聚集,也不能从内质网中移出。Mott细胞中的包涵体被认为是扩张的粗面内质网中空泡结构内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其与Russell小体意义等同。

主编

01

王蓉

王蓉,女,副主任技师。年7月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年8月至今在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工作。年7月到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研修三个月,系统学习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医院研修骨髓病理诊断技术,熟练掌握了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病理诊断技术。年获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掌握各类血液病的临床及诊断技术,掌握WHO的诊断及最新进展。擅长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淋巴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独特见解。

02

王琰

王琰,男,主管技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年至今于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从事血液病诊断工作,学习并熟练掌握流式检测与分子检测,现致力于细胞形态学分析,擅长结合流式与分子对血液病进行综合诊断。

03

王慧

王慧,女,检验技师,年苏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年8月至今就职于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先后在免疫分型诊断学组、细胞遗传诊断学组、分子生物学诊断学组和细胞形态学诊断学组轮转学习。熟练掌握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的MICM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熟练掌握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规范。尤其对流式细胞仪在LPD的诊断和分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秘书

01

张姝

张姝,女,主管技师,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现就职于苏医院。年至年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具有丰富的血液学理论,能熟练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先后发表论文两篇,主要研究方向:骨髓细胞形态。

02

郑潇寒

郑潇寒,男,检验技师,本科学历。年毕业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就职于医院检验科。具有一定的血液学理论水平,参加多次形态学竞赛并数次获奖。

检验细胞形态学之家

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ss/7082.html